当前位置: 首页 > 多彩校园 > 教书育人 > 正文

教书育人

【榜样力量】我一直在路上——记北部湾大学党员教师韦相贵

作者:罗斯尹 何紫晴 陈香杏 编辑:裴以明 何宜蔚 董丽莹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5-05-09

【个人简介】韦相贵,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南地区、港澳特区金工研究会第十三、十四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从事教育事业37年,潜心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建设,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主持课程被确认为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和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获第四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荣获钦州市拔尖人才、钦州市先进工作者、自治区模范教师荣誉称号,入选自治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



从零到多,建设工程训练中心

“说起我的从教生涯,工程训练中心称得上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我对工程训练中心的感情,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作为学校工程训练中心的创始人之一,韦相贵与工程训练中心的故事,得从2013年说起。竞聘工程训练中心负责人时,他以一份周密详尽的发展蓝图,赢得了肯定与信任,成功掌舵学校这一新兴领域的航船。

航行之初,建设工程训练中心的挑战便如同巨浪接踵而至。场地匮乏、师资短缺、设备不足的困难,并未让韦相贵退缩,反而激发了他“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斗志。在学校的支持下,韦相贵借鉴国内高校的先进经验,紧密结合工程训练中心的实际需求,广招贤才,汇聚了30余名教学人才,成功组建了一支由教授、副教授领衔,技师、高级技师为中坚力量,年龄结构合理、实践能力出众的精英教学团队,师资难题得以解决。同时,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工程训练中心的设备也逐步得到完善,促进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学校新校区的建设给工程训练中心的场地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机遇在于场地得以扩大,挑战在于高耗电教学设备将给教学楼的电力供应带来巨大压力。为解决这一问题,韦相贵带着他的团队多次往返于设计院与供电部门之间,进行深入的沟通与协调,积极解决电力供应和安全问题。在团队的努力下,在多位行业专家的精心指导以及校内外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工程训练中心最终在新校区建成满足工程训练实际需要的工程训练大楼。

2013年工程训练中心成立至今,韦相贵团队践行着学生基本工程素质和职业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强化的使命,积极推动中心的建设,将之建成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使之成为全校师生参与学校、省市、国家三级赛事的综合性多功能实践教育平台,成为服务学校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及开展校企合作交流的公共平台,实现了工程训练中心优质资源的全面共享,实现了从零到多的华丽蜕变。



启迪创新,开创工程训练教学新篇章

“无论身处哪个岗位,我都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韦相贵深谙此道。在理论教学实践中,他发现当时的课程规划与教材之间不完全适配,这种不适配不仅会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制约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鉴于此,韦相贵及其团队决定在符合相关规划和教材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实际自主编写教程。

韦相贵带领热衷于教学改革的教师团队,深入实验室一线,认真细致地记录每种设备的型号、功能及操作细节,确保新教材中的每个实验都能与学校的现有设备完美对接。团队也面临了诸多挑战:如何平衡理论与实践的权重,如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阐述复杂的机械加工原理,以及如何设计出既具深度又能激发学生探索欲的案例分析,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他们反复琢磨、精心雕琢。无数个夜晚,办公室和实验室灯火通明,讨论声与键盘敲击声交织成了一首奋斗的交响曲。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韦相贵团队以对教育事业的崇高敬意和对学生的深切关怀为动力,严谨认真地校对每一个知识点,甚至不放过任何一个标点符号。他们虚心求教于傅水根教授等行业专家,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将丰富的教学经验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紧密结合,匠心独运地打造出了《金工实习指导书》《工程训练(非工科类)》《工程训练(工科类)》和《工程训练(留学生用)》等系列教材。这套工程训练系列教材,弥补了国内工程训练教材的不足,开创了学校面向全校本科生(含留学生)开设工程训练课程的崭新篇章,有力推动了学校通识课程教学的高质量发展。

在三十余载的教书生涯中,韦相贵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积极创新教育理论和方式方法,秉持“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注重学思交融、知行合一、因材施教,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构建了独具特色的思政与工程训练相融合的课程体系,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他们勇敢探索未知,培养学生的工程素质、职业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获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他的辛勤耕耘和无私奉献,也影响和带领着青年教师在职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不断成长。



锤炼技能,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青年教师的成长是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保障,我对青年教师们的指导从不吝啬。”韦相贵对青年教师的成长倾注了满腔热忱。他身体力行地传授教学经验,悉心指导青年教师精进教学技艺,为他们的快速成长铺设可靠基石。“目标一旦锁定,便需矢志不渝地奋力前行。唯有在各方面都倾尽全力,成功才会如约而至。”在韦相贵的引领与激励下,工程训练中心的青年教师群体焕发出勃勃生机,他们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指导学生参与的学科竞赛也是捷报频传。

谈及首次率队参加全国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的经历,韦相贵的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学校整体搬迁至新校区这年,我们团队指导学生征战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广西区赛,我原本期望能斩获三等奖,最终结果却远超预期,我们一举夺得了8个一等奖,成为获区赛一等奖数量最多的高校。”这份荣耀不仅见证了韦相贵团队的卓越实力,彰显了韦相贵立足岗位、锐意进取的崇高精神,体现了湾大一代代优秀教师传承的力量。

“在我心中,教师这一职业无比崇高,任何荣耀都无法与之媲美。”韦相贵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爱与执着追求。他始终坚守在教学的第一线,潜心钻研、无私奉献,为行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是青年教师们学习的榜样。看着团队中的青年教师在工作中不断锤炼专业知识和技能、精进提升教学方法和技巧,韦相贵感到非常欣慰:“看到他们的成长为能够独当一面的优秀教师,我很满足和很自豪,他们稳稳地接住了我的接力棒!”



以工程训练中心为舟,以技能培训为帆,载着莘莘学子扬帆远航。以一颗千锤百炼的师者匠心,让他们脑中有知识、手中握技术,满怀信心地驶向理想的彼岸,以担当诠释教育初心,用实干践行师者使命,这是韦相贵作为教师毕生的追求,也是他对青年教师的期望。对于未来,他说:“我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