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多彩校园 > 教书育人 > 正文

教书育人

【湾大科技人】耕耘碧海写担当——记海洋学院龚斌教授的科研人生

作者:张小熔 编辑:裴以明 何宜蔚 莫惠岚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5-06-19

在北部湾大学海洋学院,有这样一位科研工作者:他扎根南疆十四载,将论文写在碧波之间;他以微生物研究为钥匙,打开海洋生态与水产养殖的创新之门;他甘为人梯,在实验室里培育出一批批科研新星。他就是龚斌,一位用热忱与坚守诠释“向海图强”的湾大科技人。



求学岁月:埋下科研报国的种子

龚斌的科研之路,始于大学求学时。本科与研究生阶段,他在微生物专业领域深耕。母校严谨治学的师风与浓厚的学术氛围相交融,如春风化雨般浸润着他的求知道路。研发畜禽疫苗、改良猪种、深耕发酵工程……这些将科研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的师长事迹,在他心中种下了科研为民的初心。“师长们让我明白,科研的终点不是论文,而是解决问题的答案。”龚斌回忆道。这种务实的科研理念,成为他日后深耕海洋微生物领域的精神指引。

南疆启航:破浪北部湾的科研扁舟

2009年,他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博士毕业后,在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工作了两年。2011年,他带着深厚的学术积淀和对科研事业的满腔热忱,怀揣着“人才应到最需要的地方实现价值”这一信念,从武汉奔赴钦州,走进钦州学院(北部湾大学前身)。“北部湾的红树林、火山岛等独特海洋环境,为微生物研究提供了广阔空间。”龚斌瞄准区域特色,开启了在北部湾畔的研究。彼时,学校科研条件有限,没有独立实验室。他借教室拼课桌,自行购置PCR仪、灭菌锅等设备,带着本科生在4张木板搭成的实验台上开启了海洋微生物研究。

2013年,他成功获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015年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并陆续拿下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西重点研发项目,获评钦州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钦州市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发表SCI论文近20篇,2017年评上了教授职称。

面对早年科研环境的局限,龚斌坦言:“早年有限的科研条件并未打消我科研的积极性,反而激发了我的斗志,对科研的热爱让我充满韧劲。广西微生物研究与应用潜力亟待挖掘,这里有太多值得探索的领域。”

耕海牧渔:把成果写在碧波间

2020年,钦州港和北海养殖的金鲳鱼因感染链球菌而大批死亡,造成数亿元的经济损失。龚斌目睹渔民的遭遇与愁容,内心深受触动:一方面,是对一种细菌性感染竟能给渔业带来如此大的打击深感震惊;另一方面,作为一名投身微生物科研领域的学者,因自身未能在危机发生前提供有效解决方案而心生愧疚。他主动对接水产部门,带着团队耗时两年检测上千份样品,掌握了北部湾海水鱼病害的第一手资料。“传统抗生素滥用会导致耐药性,我们必须找到绿色防控方案。”他指导2022级研究生谢宗省,开发出抗链球菌的发酵生物饲料与新型添加剂,与学生共同申报了4项发明专利,目前正与企业合作推广,在预防海水鱼病害上展现出较好成效。他还悉心指导2021级生物制药专业学生赵红艳,成功分离出具有高效去除氨氮和硝态氮能力的海水光合菌。在完成分离纯化、种子库的构建、细菌的级联放大培养工艺、制定企业标准等工作后,该海水光合菌现已在部分渔业企业的小棚虾养殖中开展试用。这一成果使得单个模块产能可达3-5吨,依据企业投入灵活规划,预计年产量可突破2000 吨。这不仅解决了当前市场上大部分光合菌仅适用于淡水养殖的问题,更在成果转化中展现了落地实效,对海水养殖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龚斌带领学生到养殖场检测对虾养殖水体的环境指标


师生共舞:实验室里的育人潮汐

在海洋学院找龚斌老师,大家都会先指路实验室。在学生眼中,龚斌的实验室是紧张而温暖的。他坚持指导与陪伴学生实验,随时交流实验进展,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情绪低落,便主动谈心、亲自示范实验操作。亦师亦友的相处模式,让实验室充满温情。2023年,学生谢宗省父亲病重,龚斌主动伸出援手,并动员同门和辅导员共同给予关怀。在师友的共同支持下,谢宗省妥善处理家庭事务后,更加努力投入科研工作。他凭借自身的不懈努力,成果总结成了多篇论文,准备投稿国际较有影响力的期刊。他还收到了广东粤海集团的入职邀请,成为实验室的励志典范。



学生贾纪鑫说道:“龚老师深夜逐字推敲论文的场景,让我们明白何为科研人的坚守。”团队在海水光合菌分离研究中遭遇技术瓶颈期间,龚斌每周组织专题研讨,引导学生建立科学思维框架,带领同学们梳理文献、调整策略,最终突破技术难关。他言传身教,严谨治学和踏实肯干的科研态度在一次次科研攻关中,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每一位学生。

龚斌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这些学生或考入中国海洋大学等高校深造,或成为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科研骨干。谈及这些年轻人,龚斌难掩自豪:“看到他们在更大的舞台上践行所学,作为教师,我为他们高兴,作为科研工作者,我感到欣慰,他们的成果,是对我从事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工作的最大肯定。”



深耕不辍:做海洋科研的 “赶海人”

十四载躬耕不辍,他与北部湾大学共同成长,亲历学校从学院到大学的跨越发展。实验室里常亮的灯,记录着他带领团队扎根一线,在数据比对与方案迭代中稳步向前的每个晨昏。当图书馆阶梯被晨读学子的脚步磨出光泽,他的科研日志也叠成了与学校发展同频共振的刻度尺。

近年来,他年均发表高水平论文5-8篇,团队在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领域取得突破性成绩。“北部湾是一片充满潜力的蓝海,我们既要聚焦产业需求,也要在细分的科研领域深耕突破。”谈及学校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引领下的科研目标,龚斌目光坚毅。他将带领团队朝着更为辽阔深远的海洋科研领域奋勇前行,为海洋科学事业添砖加瓦,全力续写湾大科技人的蔚蓝篇章。

从华中腹地到北部湾畔,龚斌用十四年时光书写着科技人的责任与担当。他是深耕碧海的探索者,是育人无声的灯塔,更是湾大向海而兴征程中无数科研工作者的缩影——以梦为舟,以汗为桨,在蓝色疆域上划出璀璨的科研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