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名学生都是一颗待发芽的种子,需要用心去浇灌,用爱去呵护。”这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支撑着北部湾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胡文君老师,在教书育人的征途上,坚定前行,步履不停。
从杭州到钦州,从尼禄(杭州)软件有限公司到北部湾大学,七年时间见证了胡文君从科研界到教育界的华丽转身,这是她职业生涯的一次勇敢跨越。胡文君说道:“我认为这个决定非常正确,圆了我的教师梦。在这里,我可以继续我的科研探索,还可以享受教书育人带来的幸福。”

【以匠心耕耘课堂】
“上课不能是简单的填鸭式教学,要做好准备,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真正融入课堂,掌握知识,提升能力。”胡文君会精心设计课程,平衡科研与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先广后深,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采用分层递进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她将科研成果巧妙融入教学,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领略学科前沿的无限魅力。她用实用而创新的教学内容,将课堂打造成为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乐园,激发学生创新性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帮助他们掌握应对真实工作环境中技术挑战的方法,让学生在尝试与探索中提升专业技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与自信的力量。比如,她在《数据库原理》课程的讲台上,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项目实践巧妙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数据库设计的精妙与优化的智慧,感受科技改变世界的力量。学生陆静对我们说:“胡老师总能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她的耐心和鼓励帮助我树立了攻克学习难题的信心,她传授的知识和方法让我在实践中得到了专业技能的提升。”

【以创新追求突破】
2018年起,胡文君开始参与留学生管理与教学工作。在授课过程中,她感到中外学生在学习方式和需求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她大胆地提出并尝试实施中外学生混合编班的双语教学,组建了一支全英文教学团队,精心设计包括《C语言程序设计》在内的四十多门课程,采用双语混合教学的创新策略开展课堂教学,有效平衡了中外学生在学习方式和需求上的差异,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胡文君深信,通过不断的探索与革新,课程建设定有突破,学校定能培育出更多拥有国际视野、具备较强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多年耕耘,胡文君所参与讲授的《数据库原理》课程获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在学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一、二等奖,还曾获学校国际化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并未让她止步,而是激励着她在追求突破的道路上继续奋蹄扬鞭。她认为,课程设置与教学改革应紧跟产业需求与技术变革的步伐,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设计,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她持续优化课程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中增加跨学科项目,引入开放式实验项目,与企业合作实践,培养学生在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与电子工程等领域的综合应用能力,努力为社会输送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学就是要在不断革新和突破的过程中提高质量,才能提升教书育人的成效,这是身为一名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胡文君如是说。
胡文君注重科研反哺教学,在科研上,她同样躬耕不辍,追求创新与突破。她主持的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基于深度学习的混凝土裂缝检测和评估研究》充满了挑战,她不畏困难,始终保持着学习的热情与探索的勇气。
【以爱心赋能成长】
“我始终认为,爱是一名教师应当具备的能力和品质,爱事业,爱学生。”胡文君是这样说的,她也是这样做的。课堂上,她努力营造包容、尊重的学习氛围。课堂外,她是学生的知心朋友,用关爱之心聆听学生心声,呵护学生成长,用真诚的沟通搭建起信任的桥梁,为他们提供及时的帮助与支持。她常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求学经历与人生感悟,鼓励他们不畏困难、勇敢追梦。
每年总有学生会专门选择胡文君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指导老师,这是学生对她的信任,也是对她教育教学工作的肯定。曾经有一名学生在毕业设计时遇到了困难,感到力不从心,萌生了放弃的念头。胡文君多次与她谈心谈话,倾听她的困惑与难处。在胡文君的悉心指导下,这名女生逐步克服了心理障碍,攻克了知识难题,最终完成了毕业设计,顺利毕业,找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这位同学一直和我保持着联系,每逢节日都会给我送来祝福,与我交流工作生活。这给我带来的是作为教师专属的幸福感和成就感。”谈及此,胡文君脸上满满的自豪。
留学生Niyukuri Gloire提到胡老师时,满怀敬意地说:“胡老师不仅学识渊博,更关心我们的每一点进步。她的耐心与坚持,让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收获满满。”

胡文君,这位在平凡教学岗位上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如同不可或缺、坚实可靠的“螺丝钉”。关于未来,胡文君说:“我将努力践行教育家精神,用自己的行动诠释教育的真谛,耕耘课堂,追求突破,用爱与智慧点亮学生心灵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