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多彩校园 > 教书育人 > 正文

教书育人

【榜样力量】教是为了“不教”——记党员教师王爱荣

作者:韦雪敏 莫惠岚 编辑:裴以明 韦雪敏 莫惠岚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发布日期:2024-08-30

“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在课堂上看到学生眼里的光。”为了学生这束“微光”, 石油与化工学院教师党员王爱荣从来没有停下过追逐的脚步。

从行政岗到教师岗、从讲师到副教授、从教学新手到多项教学大赛的获得者,15年来,王爱荣一步一个脚印,用自己的真诚滋养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成长带动学生的进步、在追梦路上书写着令人敬佩的教师之歌。

“潜心钻研教学,教学成果突出”“见解独到深入”“学识渊博,治学严谨”,这是同事们对王爱荣的评价。但很少人看到,高度评价的背后, 是王爱荣观摩、研究、拆解、借鉴、模仿和练习的日复一日。“那时候,我把慕课、智慧树等这些能找到的相关学科的视频全部研究了一遍”。王爱荣说,“我属于那种比较笨的人,但我又很喜欢讲台、很喜欢给学生上课,所以我就很愿意天天琢磨这个课怎么讲、怎么让学生能听明白并且感兴趣。”



不断积累的过程中,王爱荣也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大门,更新教育教学观念,研究现代教育技术,探索提高教学实效的新渠道和新手段。课堂上,“赏古诗学物化”,用化学的原理解释诗歌现象,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意境之美、文字之美及韵律之美;“精选教学案例”,引导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解释有趣的生活现象,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讲科学家故事”,激励学生树立勇于创新、为国贡献的科学精神;“聚焦学科前沿”,引导阅读高水平论文,提高挑战度,拓宽知识视野;“课外探究研讨”,引导学生动手进行实验,探究研讨,增强创新意识……这些“小匠心”总让学生们赞叹不已:“王老师上课时总是春风满面,她总能把那些复杂晦涩的知识巧妙地转化为简单易懂且充满趣味的内容,课堂真的生动极了。”

2021年的全区青年教学技能大赛,王爱荣获得了理科组的二等奖。“虽然结果我不是特别满意,但收获真的太大了。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新起点。”为了比赛,王爱荣前后准备了七八个月,连寒假春节和暑期长假都没有松懈过一天。从备赛到比赛,她清楚地看到了科研为教学带来的厚重感、深刻认识到科研反哺教学的能量场、也让她下定决心克服短板狠下功夫啃下科研硬骨头。



“我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一定是最用心的。”无论教学还是科研,王爱荣一直都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近几年,申报立项、撰写论文、研发技术……随着成果的逐渐增多,而她也在不断积累中快速成长。与此同时,她还多次带领学生到企业实习,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工企业生产知识,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她与学生一同探讨业界前沿和理论前沿、让学生承担科研项目中的子课题研究。她指导的本科生毕业论文研究成果公开发表在省级刊物上,学生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还被SCI收录3篇、中文核心收录1篇。她所负责的物理化学课程2022年被认定为自治区级一流课程、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3年该课程组被评为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

同事王晓丽说:“王爱荣老师是一位真正能引领学生走向优秀的教师。”学院党委书记黄瑜则评价道,“作为一名党员,她的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甘于奉献、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时刻感染和带动着身边的每一位同志。”



采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王爱荣设计的课程评价体系,细微且系统,既看到了激发学生内驱力和自律性的巧妙设计,又看到了能够监测学生学习环节和细节的敦促力与他律性。我们不禁好奇地问:要执行这样的评价,工作量比以前大很多吧?那不是太辛苦了吗?

“是辛苦”王爱荣说,“但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明白终身学习的意义并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的‘教’就是为了‘不教’,所以,一切的付出与辛苦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