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座谈会在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举行。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裴以明携学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团队成员,钦州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陆杉率市级思政一体化建设团队,齐聚一堂,围绕“螺旋上升式”课程体系构建、学段衔接机制创新等核心议题展开研讨,共商新时代“大思政课”育人共同体建设路径。
裴以明对钦州市委教育工委考察团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构建纵向贯通的思政育人体系,对青少年价值观塑造具有系统性支撑作用:一是通过课程衔接形成价值引导链条,助力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二是依托教学资源整合与社会实践延伸,促进知识学习与社会认知深度融合;三是在价值传承中凝聚民族共识,为社会发展注入精神动能。他强调,该体系建设既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路径,也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创新突破口,对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陆杉表示,此次座谈会为打破学段壁垒、实现从小学到大学思政理论课有机衔接提供了良好契机。他介绍了钦州市委教育工委思政党建“强基”“头雁”“铸魂”三大工程,并提出各方应加强认识了解,促进教育资源整合,形成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
与会人员就“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钦州市第二中学党委副书记黄武分享了思政课堂“五动”教学新模式,提出了大中小学同上一节思政课等新思路。团市教育工委书记吕丽斯分享了钦州市“快乐思政”教育教学项目的实施成效,建议就“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形成中小学互联工作清单。钦州市教育局党思科科长潘广信提出,中小学应在项目落实、课题申报、理论提升等方面加强与高校的合作。钦州市子材小学校长黄广海分享了该校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经验与做法。与会人员还就相关议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此次座谈会深化了北部湾大学与钦州市中小学在思政教育领域的相互了解,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识的进一步形成以及推进钦州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各方将以此次座谈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曹英姿 摄)

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