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北部湾大学师生热切关注全会盛况,热议全会精神。大家一致表示,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搏海击浪、乘势而上,只争朝夕、奋发进取,全力以赴建设海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贡献北部湾大学力量。

校党委书记、校长 苗剑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关键历史节点召开的重要会议,意义非凡、成果斐然。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我国未来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当下,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处,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则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阶段,“十四五”规划已近收官,科学谋划“十五五”规划迫在眉睫、意义重大。党中央以全会形式研究这一重大问题,尽显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与强烈的历史担当。
北部湾大学党委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及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坚决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
立足关键历史时期,我们将以前瞻性思维和战略性布局,以改革创新为强劲动力,科学编制与实施“十五五”规划。聚焦建设海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紧扣国家和广西重大战略需求,优化学科体系,强化交叉融合与协同创新;加强科研平台建设,完善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推动科研成果突破;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借助人工智能赋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服务能力,全力推动学校在“十五五”期间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贡献湾大智慧与力量!
校党委副书记 唐高华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的发展锚定了方向,也为高校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思考。全会提出,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抢占科技发展制高点,不断催生新质生产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阵地,必须主动担当作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与人才保障。我们要主动对接实体经济发展需求,优化学科战略布局,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学科,推动学科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坚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着力培养更多适应实体经济发展,掌握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精准发力,以高校智慧赋能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开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贡献北部湾大学的智慧和力量。
发展规划处处长 梁家海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以“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的要求为新时代高校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实践路径。面对新形势,高校应从顶层设计入手,主动打破学科、学院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壁垒,以学科交叉融合为核心路径,积极构建跨学科研究中心,推动教学、科研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围绕国家战略需要与产业关键问题精准发力,努力打造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关键技术攻关的核心阵地。“十五五”时期,发展规划处将紧密围绕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的发展趋势,重点推进两方面工作:一是系统评估现有专业结构,坚决优化滞后于市场需求的学科方向,适时增设服务产业升级的新兴专业,持续推动传统学科迭代升级,强化学科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衔接;二是深化校地协同,围绕区域特色产业打造优势学科集群,以高校智力资源赋能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切实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党委教师工作部部长、人事处处长 朱芳阳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高校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立足我校海洋性办学特色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四有”好老师标准为根本指引,通过完善教师发展体系,强化在职培养与能力提升,聚焦课堂改革与课程质量,着力打造一支政治坚定、情怀深厚、思维创新、视野开阔的师资队伍。我们积极引导教师不仅做专业知识的传授者,更成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综合素养的锤炼者,确保每一位学子在优秀教师的引领下,自信地走向社会、实现人生价值。未来,我们将持续紧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以做强教师队伍为抓手,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全力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科技处副处长 郭哲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科技处的一员,我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在肩。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和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力量,要自觉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大局,勇担时代使命。立足学校“海洋性、应用型、国际化”的办学定位,我们将聚焦海洋、港口、运河产业发展技术难点,以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为实现路径,坚持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核心导向,探索构建分类评价体系,充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为建设海洋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夯实人才根基。我们将用好科技成果评价改革政策这一关键路径,健全以服务海洋强国建设和向海经济发展为牵引的成果转化机制,强化有组织科研,推动海洋科技攻关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提升支撑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能力,助力广西海洋经济提质增效。我们还将积极构建科教融汇、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把海洋科技创新实践全面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服务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
教务处副处长 李秋萍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聚焦高质量发展,对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作出战略部署,为高校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教务处将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持续优化专业布局,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完善课程体系,融入行业前沿知识和技术,着力提升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与专业素养。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持“海洋性、应用型、国际化”办学特色,坚持OBE办学理念,扎实做好人才培养各环节工作,培养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国家海洋事业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展现北部湾大学的担当作为。
海运学院党委书记 杜树营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发展锚定了航向。海运学院将坚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以更高站位把牢办学方向。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紧扣“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要求,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在教学改革中精准对接船员适任标准,构建“岗课赛证”融合育人体系,强化产学研用协同,联合港口、航运企业共同攻关智慧航运关键技术,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我们将继续立足海洋强国战略,精准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海联运”“海铁联运”发展需求,积极服务北部湾国际门户港与西江黄金水道联动建设,服务平陆运河建设,培养适应航运产业化、智能化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航海类人才,切实把全会精神转化为服务向海经济的生动实践,为学校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深蓝力量。
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翁少娟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强调“坚持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作为机械与船舶海洋工程学院的党委书记,我深受鼓舞,更深感责任在肩。我们机船学院将继续大力弘扬自我革命精神,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将党的领导贯穿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各环节,以优良党风带动教风与学风建设;紧密对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趋势,深化产教融合,把课堂延伸至产业一线,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锤炼过硬本领,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培养更多高素质工科人才;聚焦海洋工程装备、高性能船舶设计制造、港口机械智能化等特色方向,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力争成为支撑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与服务国家战略的技术引擎。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努力把学院建设成为服务实体经济、面向蓝色未来的高水平工科学院,为建设制造强国、交通强国贡献智慧和力量。
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 占金刚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作为经管学院教师,我倍感振奋、深受鼓舞。我们要坚持学校“立足北部湾,服务国家战略需要,面向全国,辐射东盟”的办学定位,以北部湾经济区发展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更多本土课题与行业标准融入课程,实现教学内容与区域发展的紧密对接;做实用好与北部湾港集团等企业共建的实训基地,推动学生从课堂走向一线,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培养服务实体经济的栋梁之材;严把课堂教学质量关,推动“教学做一体化”改革,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强化实践环节,将课堂延伸至社会现场,深化能力培养,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真正实现“知识入脑、技能上手”。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持续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助力学生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征程中绽放青春,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水”!
海洋学院教师 佘智彩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广西乡村科技特派员及水产育种工作者,我深感振奋。我深信,“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在教学上,我将融“三农”情怀、现代农业与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着力提升学生在水产领域的专业能力与创业信心,引导他们立志服务乡村振兴,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型水产人才。在乡村科技服务中,我将继续扎根农业生产一线,以养殖户对现代农业技术的需求为中心,尽心尽力提供有益帮助。在水产良种选育工作中,我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种业振兴”战略,利用现代生物育种技术,整合传统选育、分子模块育种和三倍体育种等多种方式,开发适合广西养殖的牡蛎新种质,助力广西沿海牡蛎养殖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 徐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入推进数字中国建设”。作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一名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我们要积极响应“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历史机遇”的要求,积极投身于AI赋能教育改革中,坚持以产教融合和学科竞赛为双轮驱动,依托学校海洋学科特色,着力培养兼具扎实理论基础与突出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并围绕“北上广研发+广西集成+东盟应用”的发展路径,推动AI海洋技术从服务本地产业逐步辐射至东盟地区,充分彰显学校在科技应用与东盟合作中的实力与担当。未来,我将坚定以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扎根讲台与实验室,为培养更多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型人才,为筑牢学校创新阵地和拓展国际合作空间贡献力量,在服务区域发展与国家对外开放的新征程中,奋力书写新时代湾大育人新篇。
海洋学院渔业研241班学生、北部湾大学研究生会主席团成员 钟明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十五五”时期擘画了发展蓝图,也为青年学子指明了将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的奋斗方向。作为一名学校研究生会骨干,我深感使命在肩,责任在心。我将与研究生会成员一道,集同学之思、合青年之力,充分发挥研究生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守服务同学的初心,紧密围绕学术科研与成长发展需求,搭建交流平台,关注思想动态,回应实际难题,带领广大研究生在实践中砥砺意志、增长才干,努力将研究生会建设成为同学们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温暖家园。同时,我也将积极学习与传播党的创新理论,让理论之光照亮学术探索的道路,点燃服务同学、奉献校园的热忱,团结引领研究生同学们主动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以青春之力挺膺担当,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赛道上跑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优异成绩。
人文学院新闻本222班学生、北部湾大学学生会执行主席 朱衍熹
作为北部湾大学青年学子,我认真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受鼓舞,倍感使命在肩。全会为“十五五”时期的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就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作出系统部署,为我们青年一代指明了奋进方向。从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到科技前沿的创新突破,这个伟大时代正涌现无数值得书写的故事。作为一名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我将立足专业所长,自觉增强“四力”,深入基层、贴近现实,用镜头记录时代变迁,用笔尖传递人民心声,努力做新时代故事的讲述者、传播者,以高质量的新闻作品服务社会、推动发展。作为一名学生骨干,我将积极带动身边同学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主动投身社会实践,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担当,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