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学校要闻

北部湾大学牵头的“亚太区鲎观测网络计划”发布最新观测结果

作者:海洋学院 编辑:裴以明 韦雪敏 莫惠岚 信息来源:海洋学院 发布日期:2024-06-06

近日,北部湾大学联合16家成员单位共同发布了最新的“亚太区鲎观测网络计划”鲎种群监测结果。据结果显示,广西北部湾沿海的8个幼鲎栖息地榜上有名,是全国上榜数量最多的省区。

据悉,“亚太区鲎观测网络计划”由北部湾大学于2021年发起,旨在通过标准化观测方法,对全国中国鲎和圆尾蝎鲎幼体栖息地进行长期、系统性观测,通过样方幼鲎平均密度、单位样方幼鲎最大密度、幼鲎样方覆盖率等核心指标数据进行排序,并在每年6月20日“世界鲎保育日”进行发布。

鲎是一类古老的海洋节肢动物,享有“活化石”的美誉。中国鲎蓝色的血液制备的鲎试剂可广泛用于制药、临床及科研等领域,是我国药典唯一法定的细菌内毒素检测试剂。鲎成长周期漫长,达到性成熟需要10余年,无法实现全生长周期的人工养殖。2019年3月,中国鲎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红色名录中的濒危等级变更为“濒危”。2021年2月,我国将中国鲎和圆尾蝎鲎增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自2017年以来,关杰耀教授带领北部湾河口生态创新团队开展中国鲎种群资源修复技术研究,主要成果包括:(1)明确了广西北部湾鲎核心繁育生境分布格局与环境特征,构建了亚太区鲎幼体种群本底调查方法体系;牵头组织“亚太区鲎观测网络计划”,设置野外观测点36个;(2)研发了实验室仿生态鲎幼体养殖系统,优化鲎苗增养殖技术,提出了鲎科学放流技术框架,在渔业主管部门指导下目前在鲎试剂企业实践应用。相关工作获中国国家地理、新华社、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报道。


海洋学院关杰耀教授团队开展幼鲎种群调查工作


关杰耀教授到成员单位开展标准化观测方法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