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7日上午,自治区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梁春花一行到我校北部湾海洋生物与生态环境科普教育基地开展调研。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丹陪同调研。梁春花实地查看了生物标本馆、气象预报系统和鲎实验室,详细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及珍稀物种鲎的研究进展。她对基地在科普教育和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强调要充分发挥高校科技资源优势,推动科普教育与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开发更多优质的科普产品。广西科学技术普及传播中心、...
近日,广西艺术基金2025年度一般项目资助名单公布,我校陶瓷与设计学院周晓峰教授申报的《山海同辉——坭兴陶国礼创意设计》项目获批立项,实现我校在该项目立项零的突破。该项目聚焦广西多民族文化符号研究,通过提取核心元素进行现代设计语言转化,运用坭兴陶窑变工艺表现山海交融的晨曦暮色,以自然肌理呼应喀斯特地貌特征,践行传统工艺创新。项目立足“国礼”定位,着力通过外交场景传播广西文化,搭建面向东盟的文化交流桥梁。...

5月20日下午,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振秋,校党委副书记、校长黄政艳一行到访我校,双方就推进钦州市轻工化工产教联合体建设开展座谈交流。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闫松银主持座谈会。闫松银对李振秋、黄政艳一行的来访表示欢迎。他指出,联合体建设将以服务钦州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为目标,重点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他希望双方持续加强沟通互联,通过完善协同机制、对接产业需求、优化资源共享等方式,...

5月17日至18日,由广西物理学会、广西本科高校物理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百色学院承办的2025年广西高校物理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暨课程思政研讨会在百色举行。我校理学院教师罗韦媛、陈秋洪凭借出色的教学表现,在比赛中分获一等奖和二等奖。本次比赛吸引全区12所高校21名教师参赛。理学院两位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设计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将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展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和创新的教学理念。近年来,理学院持续推进大学物理课程教学改革,...

5月21日下午,学校在办公楼一楼报告厅举办产学研融合专题报告会,邀请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王成磊教授作题为《产学研深度融合之路:高校教师开展产学研合作的实践与思考》的专题报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丹主持。王成磊教授从高校教师参与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意义切入,深入剖析产学研合作的现状、发展趋势及现实挑战。结合自身在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他通过典型案例重点探讨校企协同创新的多元路径,包括技术需求精准对接、生产难题联合攻关、...

近日,由钦州市妇女联合会主办、我校陶瓷与设计学院承办、钦州市坭兴陶行业协会协办的AI赋能·钦州市女性坭兴陶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在我校开幕。本次大赛吸引来自北部湾大学、坭兴陶行业协会、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等20余家单位的180余件作品参赛,经专业评审,50件优秀作品入围决赛。参赛作品通过AI技术辅助设计,将平陆运河文化、东盟文化、海洋文化、英雄文化等地域特色元素有机融入坭兴陶艺术创作。作品涵盖文创产品、...

5月16日,由学校联合北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举办的2025届毕业生百日冲刺双选会暨专场招聘会在学校大学生创业园举行。本次活动汇聚80余家区内外优质企业,涵盖交通运输、先进制造、生物技术、能源化工、教育培训等多个行业领域,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岗位需求人数超2000人,吸引3000余名毕业生入场洽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马秀明与北海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刘振芳到场指导,详细了解企业用人需求及招聘进展。马秀明表示,...

5月10日至11日,2025年数学微格教学论坛暨第十四届高校数学师范生教学技能测试与交流展示活动在广西师范大学育才校区举行。活动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微格教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师范大学承办。经过激烈角逐,理学院参赛团队斩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理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单位”称号。本届活动以“AI赋能数学微格教学”为主题,突出人工智能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搭建人工智能时代数学师范生培养创新平台,吸引了华中师范大学、...

5月15日下午,学校在12号教学楼204报告厅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校党委副书记唐高华担任主讲,党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民主党派及无党派人士教师代表、马克思主义学院与理学院师生代表近200人参加学习。唐高华围绕新时代民族工作主题,通过详实史料、典型案例和政策解读,从“我国民族概念及基本情况”“我国民族工作的发展沿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伟大意义”“推进路径分析”“民族团结进步与民族复兴”等五个维度展开系统阐述,...

5月13日晚,由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与外国语学院联合主办的首届“AI, Challenging or Not?”英语演讲比赛决赛在众创空间301报告厅举行。教务处、学工处及主办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活动。经初赛选拔出的10组选手通过主题演讲、情景模拟等形式展开角逐。参赛作品《AI,职场人的提速神器》以情景剧演绎智能技术赋能场景,《人工智能与社会重塑》通过深度思辨探讨技术变革引发的社会重构。选手们以流利的英语阐释学科见解,既展现技术应用的务实分析,...